英国路透社12月9日文章,原题:中国个体餐饮第一人——刘桂仙 30年前,刘桂仙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——她只是开了家饭店而已。
以打倒“走资派”为重点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,刘桂仙创立了一家个体饭店。如今的她已经76岁了,虽然身体日渐虚弱,但她作为中国个体餐饮业第一人的名声依然如旧。经济上的自由化让中国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了出来,并登上世界舞台,数百万人自此摆脱了贫困。
人们可能很难将刘桂仙和丈夫郭培基与当今发展迅速,中西交汇的北京餐饮业联系起来。但在1980年,刘桂仙开店的事可确实颇为轰动。
“我一开始其实没什么计划。我家经济拮据,即使有政府补助也很难吃饱饭。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开家小饭馆来赚点钱。“她对路透社说,“但大家都不知道我应该上哪里申请批准。这不容易。那时还没有创业方面的政策。大家甚至还不知道‘改革开放’意味着什么。”
和政府软磨硬泡了好多次之后,他们终于得到了开店的批准。夫妻俩把饭店起名为“悦宾”。
最开始,饭店里只有12个座位,以今天的标准看来,那时的菜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。在那个大家还不知道何谓“出去吃饭”,不管在哪里都很难弄到食物的年代,悦宾饭店的开张称得上是个大新闻。
一晃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年了。对于刘桂仙来说,她对这种闪光灯下的生活有点吃不消了——她几乎没有一天不接受一场以上的采访。她说:“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在播我,我还登上了人民日报。”
|